黑琵為什麼會被稱為黑面琵鷺? 看!
正因為牠有著一隻長長的,
末端寬而扁像是湯匙 ( 或琵琶 ) 的嘴,
長長的腳和脖子,全白的羽毛,
外型和鷺鷥差不多,
因此就被稱作黑面琵鷺了。
由於每年九月底開始,
黑琵們就會陸續從北方來到曾文溪口的海埔新生地過冬,
白天時牠們常會成群的棲息在溪口附近,
並隨著潮水的退漲而更換另一個更安全舒適的位置;
到了黃昏,才開始一天的覓食活動,
但從隔年的二月起,
黑琵們會為了返回北方的長途旅行,
而預先儲備體力,
所以這個時候,
黑琵們也會開始在白天覓食。
覓食中的黑琵,
會將長長黑黑又扁扁的嘴喙伸進水中不停攪動來尋找小魚蝦,
一捕捉到食物就往上順拋並張口吞下,
是不是很可愛呢!
三月開始,
黑琵們會陸續的飛離曾文溪口返回北方,
返回北方哪裏呢?
除了在南北韓及遼寧外海的小島上,
曾經有過黑琵繁殖的記錄之外,
牠們會再飛往更北的什麼地方,
目前並沒有人可以知道。
返回北方的黑琵們什麼時候會再回到曾文溪口?
就得要等到十月的時候,
所以想要來七股賞黑琵的朋友們可得要把握每年的十月到三月這段期間嘍。
除了曾文溪口外,
在香港米埔后海灣的福田生態保護區
及越南紅河三角洲的潮溪區也是黑琵們過冬的地方哦。
在本島有些地方偶爾也可以看到黑琵們,
但是數量並不多,停留的時間也不久,
所以要賞黑琵的朋友們還是來台南縣 的 七股鄉 吧!
這次布貓是在第三賞鳥亭觀賞黑琵的,
請不要以為這個不起眼的小木屋沒什麼看頭喔!
這裏面在假日可是進駐了台南縣野鳥學會的義工們,
不要以為只有義工大哥大姐而已哦,
還提供有高倍數的賞鳥望遠鏡和精彩的解說呢。
說到這個布貓就有氣,
而且一肚子火,
但是氣的可不是學會的義工大哥大姐們,
而是氣那些部份沒有公德心的台灣人!
幾年前去賞黑琵的時候,
貼心的義工大哥擔心我們來賞鳥的鳥客們所帶的傻瓜相機會拍不到黑琵
( 記得吧? 黑琵們是成群的棲息在曾文溪口的,溪口離這個賞鳥亭頗遠的呢 ) ,
所以好心的讓我們把相機鏡頭貼近賞鳥望遠鏡的鏡頭來拍攝黑琵,
這樣我們拍出來的黑琵是不是就會又近又清楚!
但是今年卻不給拍了,
原因就是那些部份沒公德心的台灣人
硬撞硬塞的把人家義工大哥大姐們的望遠鏡頭給搞壞啦!
人家也是義務性質的提供了望遠鏡及解說,
又沒跟賞鳥客收費的,
那些部份沒公德心的台灣人把人家的鏡頭搞壞後,
他們還得自行掏錢出來維修,
唉唉唉! 就是有那一部份沒公德心的台灣人,
害得我們這些喜愛黑琵的好鳥客都拍不到黑琵振翅的英姿!
氣~~
所以布貓貼上來的照片不是翻拍自黑琵保育中心的海報,
就是拍攝自行家們利用一些被視為廢物的材料所做出來展示的模型黑琵啦。
各位朋友們就稍稍的包含一下囉。
這是利用蚵殼做出來的黑琵哦,
很美吧!